很多人之所以不敢表達,不是自己的語言能力不行,而是自己的“心理能力”不行。輕松自然的心態,才能夠發揮大腦的潛能,讓自己說出來的話有更出彩的表現。當然,簡單說不要害怕,不要習慣沉默,對很多人來說只是“正確的廢話”,真正開口時,還是會覺得退縮。
其實,不管你看了多少方法和技巧,想要鍛煉自己的心態,經歷是有效的方法。所謂經歷,就是不斷讓自己接觸跟別人聊天、交談的情況,從現實情況中去鍛煉自己想要的技能。
當然,這并不是說直接把自己推到這樣一個境況當中——盡管有時候確實很有用。但是在開始之前,好要有準備地練習。例如我以前練習自己的口才,我會選擇銷售員或者服務員作為鍛煉對象。我首先會設想自己要說的話,以及對方可能會有的反應。
千萬不要覺得這樣做很容易,有時候你帶著一個想要實現的目標去跟別人聊天,明明很普通的情況,都會因此而變得困難。好比說,讓你跟每個人聊天時,都贊美他們一句,有了這個目標,你是不是會突然覺得聊天不輕松了?
但是正因為這種不輕松,就鍛煉到自己的心理素質,畢竟這是你舒適區以外的事情。一旦你習慣了這種情景,那么下一次你面對類似的情況,你也知道怎么應對了。所以,經常用這種方式去鍛煉自己的心理,慢慢地,你就能夠輕松說話了。
正如文字開篇所言,如果你平時習慣了文字上的表達,而忽略口頭表達,那么即便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強,心理素質很好,但你說出來的時候,還是會磕磕碰碰。因為,嘴皮子是需要開口鍛煉,才能夠變成我們的一種能力的。對于很多人來說,說話夠用就好了,沒必要鍛煉得這么好——直到下一次遇到需要表達的情景時,又繼續痛恨自己的“笨”,周而復始。
既然如此,為什么平時就沒有好好去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呢?鍛煉自己的嘴皮子,不外乎是兩種方法:一是背誦,一是朗讀。前者培養自己的記憶能力,后者則培養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。這些方法,我在以往的文章里已經說了很多了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閱讀。
簡單來說,通過朗讀去鍛煉自己的口腔肌肉反應,讓你能夠輕松而順暢地說出一些比較復雜的話語。畢竟我們平常說話,都有一些習慣性的表達和用詞范圍。一旦我們說一些習慣性表達以外的話語時,自然就很難說得流利了,也不知道怎么說。
例如平時說話直接的人,習慣了想到什么就說什么,突然讓他有技巧地說話,或者有邏輯地說話,這就讓他感到為難了。
這時,如果他能夠多讀一些高情商表達的語言,多讀一些具有邏輯性的文章,通過背誦和朗讀去積累語感,那么當大腦知道這種表達是怎么一回事時,輪到自己下一次說話,也就知道自己有沒有說到位了。
也就是說,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某方面的表達還不夠到位,那就多朗讀那方面的文章吧!讀得數量足夠多,你在這方面的表達能力,自然就獲得提升了。
所謂交談,就意味著信息必須有來有往。對方給出一些信息,而你卻沒有相關的信息作為回應,那么這種交談可能就會中止了。所以,想要成為一個口才好的人,擁有廣博的信息量是必須的。不是說一定要讓自己對什么都很有研究,但至少一些比較大眾的話題和資訊,也需要能夠了解到。
溫馨提示